函三楼书法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申请注册(需审核)
搜索
楼主: 忞睿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潘良桢先生:学书四十年自述

[复制链接]
11#
发表于 2017-11-16 15:05:18 | 只看该作者
拜读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2#
发表于 2017-11-16 15:15:07 | 只看该作者
拜读,期待连载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3#
发表于 2017-11-18 22:47:01 -来自手机- | 只看该作者
老师早立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4#
发表于 2017-11-18 22:47:30 -来自手机- | 只看该作者
我辈汗颜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5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1-21 14:10:34 | 只看该作者
       上学之后,我的活动范围更大了,读的书报也多了。这时上海已有“书法热”,我不仅听了校内老师的书法讲座,也到外面,像博物馆那里去听书法讲演,也尽量从旧书店里去找买得起的参考读物,注意报上关于书法的消息。我得知青年宫在办书法班,又有著名书法家作示范,便按时匆匆赶去。那时,沈尹默、邓散木、马公愚等前辈名家的大名和书法我都已耳目熟而能详了。曾在旧书摊上买到过一本破旧的《书法大成》,琳琅满目,看得我爱不释手,尤其对沈尹老录《世说新语》的行书很喜爱,“陵云台楼观精巧……”我反复临写过百遍,有一次我挤在人墙中看沈老挥笔写“静观”两个大字,字大近二尺。因为是写大字,运笔幅度也大,沈老写字的动作又特别干脆利落而有节奏感,我得顿悟笔法之喜,这是沈老示范的“点化”之功,“顿”由“渐”来,我这10年来暗中苦苦摸索所得的体验也未尝不起重要作用。那年我虚岁16岁上下。少年时我曾很羞涩,又木讷不善言谈,所以在青少宫虽然见到不少书法名家,和像周慧珺这样学书已经很有成就的学长和先进,我却不敢贸然攀谈交往,只是远远地看他们写字,心中满是敬佩和羡慕,回家加倍用功。进入青年期,我的性格才由“内向型”渐渐转向“外向型”。那时我临欧,临褚,又临《兰亭序》,也临苏、米,时人书法则继续临《书法大成》中沈老的行书,以及新出的沈尹默、潘伯鹰、胡问遂三位先生写的大楷习字帖。我写小楷一直没有耐心。这个时期是我学书的一个转折点,对所谓笔法,由一片茫然过渡到了略知门径,进步也快了起来。隶书和魏碑偶亦染指作尝试,但主要是在唐楷和唐宋派行书上用功。不久我在上海市中小学生毛笔字比赛中得了奖,写的已是行书。这里略作一个透露,我初入中学时画的一幅山水“长风公园春景图”曾被选送到芬兰参加国际儿童画展览,证书和奖状寄到学校时还热闹过一阵,引得美术教研室的几位老师想来重点培养我,一位前辈还刻了一方“良桢书画”的印章给我。可是我尽管一直对画很喜欢,却久久搁下了,那方印章也不能再用。
        不久,学术界展开了关于《兰亭序》真伪的大讨论,双方论辩激烈,我尽量把争论文章找来细读,只是文史和书学的根柢还太浅,只觉得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。
       那几年,我还时常徜徉朵云轩、文物商店和杨振华、周虎臣等笔墨铺,那里能看到大量古今名人字画。可惜现在已不易有这种机会了。“文革”开始那年我虚岁20岁,少不更事,只觉得热闹,因为会写字,倒也受欢迎,大标语、语录牌之类写过不少。后来一切乱了套,不少人红了眼,令人害怕,我什么“派”也不参加,当时应属“逍遥派”。长久地闲在家里,高中已毕业,大学不再招生,何以遣之?除了读书便是写字,因为我的家庭出身是“职员”,属“中间地带”,还算平静。在中学读书时,我最喜爱哲学、历史和古典文学,此时读的便是这些书,旁及于美学和文艺理论。写字呢,临的最多的是神龙本《兰亭序》、智永真书《千字文》和周慧珺送我的一本《蜀素苕溪诗》合印本,每天把它和《兰亭序》各临一通,并仿写智永真书千字文数百字。久而久之,体会到三者间的一脉贯通,《蜀素》后半段更精彩,血脉来自《兰亭序》。此时又写过褚书《雁塔圣教序》、王敬客《砖塔铭》和孙过庭《书谱》,唐太宗《温泉铭》。那时大字报铺天盖地,纸店中白报纸告缺,学校后勤组只好采购了整车整车的玉扣、毛边之类的土纸敷用。这纸用来临帖是上好的货,可太娇嫩,又化水,造反派们很讨厌。同学们拉着三轮货车奉命上街刷大标语,知道这种纸很受我欢迎,常常弯到我家里来把用剩的都送我,有时还连带大瓶的墨汁,我真是求之不得。所以这三四年是我学书极用功也是进步比较快的时期,细心研习笔法体势,体会书法源流。


(原载《书法导报》1993年4月7日 总172期)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6#
发表于 2017-11-21 18:24:07 -来自手机- | 只看该作者
拜读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7#
发表于 2017-11-21 22:24:23 -来自手机- | 只看该作者
拜观!期待更新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8#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1-28 15:30:12 | 只看该作者
       也正在这个时期,我同一批爱好书法的“逍遥派”朋友有了更多的交往。闹腾了一阵大概不少人已生厌倦,“逍遥派”的队伍也在扩大,有的醉心于做鱼缸养热带鱼,有的学做裁缝自己缝制“西装领”式的衣服,有的从头学做木匠活到了能打制全套家具的水平,所以我们弄书法也没遭到“玩物丧志”的批评指责。我在徐德耘(云尗)那里得见大量白蕉先生的墨迹,又曾借回过两个题跋诗文稿手卷,手摹心追,觉得那才真得晋人神韵。那时与我常有半日之谈的周慧珺,有一次看出了我写的字里有了白蕉先生的影响。我又接触了一批以前未曾接触过的书画篆刻名家。其中,最令我倾倒并深受影响的便是来楚生先生。早在“文革”以前,我就在上海豫园和朵云轩中看到过来先生的作品,一见之下便生敬佩之情。待见到来先生,又在他的几位新老朋友那里看到了更多的各种作品,更是叹服不已。这个圈子里的几位先生,除了我有专文讲述过的之外,还有金元章先生等,都对书画篆刻十分内行,鉴赏眼力极高,趣味趋于高古厚拙或风流自然,又熟悉掌故,听他们随意谈论评说,获益良多。那是在任何讲习班和教科书中所得不到的,追随左右,耳闻目濡,有时也参与讨论,实际上是在鉴赏实践中学习。主要是受来先生的启发,同时写米字的人又日见其众,于是我开始另找蹊径,认真临写汉碑,凡是能得到的,或从自己有限的藏帖中找出,或从师友那里借得,无不反复细心临摹,最喜爱并有体会的是《石门颂》、《张迁》、《礼器》三种。我还把家里那册石印的《散氏盘》放大本拿来依样画葫芦。这时,眼光识见得到迅速提高,学书取法之所也大大上推了。
       1970年,我奉命去皖南“插队”,行囊中衣物很简陋,多的是书和碑帖。躬耕生涯,不必细说。晚来,同伴们或是聚在一起忧伤地唱着不知什么人编的歌:“‘08’的大卡车,在我身边过,……”,因为上海的汽车牌照是以“08”打头的,或是和农人们一起抽烟打牌取乐,我则是躲在屋角,一灯如豆之下在土制的“床头柜”上读书临帖。这有时难免显得不太合群,却是人各有其好,也勉强不得。当地出一种“裱芯纸”一般作包茶叶或烧纸钱之用,当作手纸则近乎奢侈了。实则就是我们现在叫做“元书纸”的东西,几角钱一刀。我有时也买来写字,只是一刀纸抵得几天的工分值,所以只能省着用。在那里,几乎没有学书的同道,于是常常给在上海的师友写长信聊天谈书法。后来我常被叫去到公社中学代课,最后的3年则是去经济富裕的山区负责另外办起一所民办中学。此时,时间和纸墨都较前大为充裕,不久又有了电灯,所以到了夜间我备课和处理学校事务完毕,便可在单人房间里,坐在竹圈椅中,在竹木制成的简易写字台上读书写字,灯光不到12点不熄。也有几位学生和早先也是我学生的青年同事在悄悄地学写我的字,这是料不到的。但在那里也确实找不到什么字帖,我虽然拿过几种让他们挑选临写,可他们都说不喜欢,同他们也难以真正地谈学书之道。我自己则把随身带来的碑帖反复临写。学校曾买进一批便宜但质量很差的白色书写纸,本想印制考卷用的,因为既薄又化水而不合用(那时候很少用圆珠笔,都用“自来水钢笔”)而弃置一边,我便拿来裁成一尺半长六寸来宽的条子厚厚一堆,随意抄写读到的诗文。这纸用毛笔写字倒也不错,我随手抄写诗文,开始时这几个字从这个帖上学来,那几个字有那本帖的影子,不很协调,久之便见统一了。我认为这是把所学的法帖捏合起来的一个好办法,近于米芾的“集古字”,最终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面目。我曾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周慧珺,还送给她一厚迭抄书习作,建议她也试试看。
       “插队”8年,每年我回上海一二次,每次回上海总要一一看望书友,畅谈一番。有时也能买到一些开禁的碑帖,如《集王圣教序》、《怀素自叙帖》、《孙过庭书谱》等。我也尽量去看书法展览,记得曾经远远地赶到蓬莱公园、中山公园和黄陂路的展览馆去看过。第一次看到王蘧常先生的墨迹便是在蓬莱公园。但这时我的户口已迁到安徽,人既不是上海人了,对上海书坛而言自是局外之人。


(原载《书法导报》1993年4月21日 总174期)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9#
发表于 2017-11-28 15:43:18 | 只看该作者
拜读。
坚松兄辛苦了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0#
发表于 2017-11-28 15:43:23 | 只看该作者
拜读。
坚松兄辛苦了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函三楼书法论坛 ( 浙ICP备12023790号-1 )

GMT+8, 2024-5-21 01:01 , Processed in 0.049739 second(s), 1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