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木 发表于 2013-7-18 11:32:43

潘良桢:关于“新世纪首届上海市书法篆刻展”的三点想法(《书法》2001年第12期)



“新世纪首届上海市书法篆刻展”一气推出八大展事、一套五十册会员作品集、一套六册理论研究丛书及上海书坛耆宿翁闿运先生的诗文书法集,热闹非凡,前所未有,仿佛一个盛大的上海书法节,给人深刻的印象,对发展上海书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。今人作品展有二事想一谈。其一,上海书家显然多数取法唐宋,或与当年风从沈尹默先生有关,故书风多趋流美,相对而言,高古浑朴者较少见。窃以为应扩展视野,切勿冷落了书法遗产宝库中那些久未被我们注意的瑰宝,以利百花齐放。其二,有作品文字内容有误,人称“硬伤”,授人笑柄,有的则子撰文句之幼稚与书风之老苍殊不相称。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培育成的艺术,书家应有一定的旧学根柢,看来再一次提倡多读点书实属必要。这次活动设了奖,并有若干等级。其实,任何一次书法评奖都未必全然就真的如此。获奖的未必胜于所有未获奖的,奖级高的未必胜于所有奖级低的。影响评奖的因素很多很复杂,有的还很微妙,很难说清。所以我一直主张不必太在意获奖与否。有不少真正大师级的书家似乎未闻获过什么奖,但他们将名标书史。上海书坛近几年趋于活跃,有勃勃生气,除了其他原因,就书协领导和工作班子而言,一是书协主席颇思进取,立意打破以往的沉闷局面,而是新的理事会补充了新鲜血液,思路开阔了,正有利于新局面的开创,而书协主席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,很注意调动和依靠全体理事的积极性,以利开拓。这是两个十分可珍贵的条件,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。对此,大概书协会员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清楚地看到,并且持赞成和拥护态度的,士气亦因而大振。这次活动的评选由于种种原因是在常务理事范围内主持进行的,他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,而且在高温天气下特别辛苦,终于使这次活动顺利举行。但我注意到,书协常务理事的组成与上届相比变换甚少,这样,在客观上就未能使上述第二个有利条件发挥作用,这未免可惜。我想,这次如果整个活动的筹划、评选等工作,集思广益,视角无疑会更多样化一些,活动也许能搞得更好一些,然否?(摘自上海书协《上海书协通讯》二〇〇一年九月二十二日第三十三期 作者 潘良桢)

来源:《书法》杂志(二〇〇一年第十二期,上海书画出版社)
电子版来源:焦木根据《书法》杂志拍摄并录入。
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潘良桢:关于“新世纪首届上海市书法篆刻展”的三点想法(《书法》2001年第12期)